首页 > 学员动态
编导艺考丨十七岁、零基础、二十天学习,是你的话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吗?
发布日期:2017/7/29 9:22:11  浏览量:2406

7月27日在印象电影厅,欢乐、热烈的短片放映会落下帷幕,这是编导专业“导演功课”周的结业作业,同学们共制作了10部短片。这个数量还是很出乎意料的。我们专门为这些作业举办了放映交流会,学生们也认真制作了海报等宣传物料,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体验到影视工业流程从开端到结尾的每一个环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信无论从制作到面对观众,这都是一次极其难忘的经历,每位导演的阐述和问答都非常精彩。

这些只接触了二十多天零基础的编导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让人惊讶,我们为每一个剧组鼓掌。

我们挑选了两部极具代表性的作业以供观赏,欢迎评论。

短片放映会花絮

宣传海报

 

《汉亭》导演阐述
大家好,我是《汉亭》导演,王麒深。在这里我很感谢所有为此片付出的工作人员。对于此片,我们其实主要想要表达的是对流浪汉的另一种解读。通过两个不同人群的视角去展现和了解流浪汉的特立独行。大家都熟知一句话: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但我还是喜欢狄更斯《双城记》后几句话: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在我们看来,流浪汉是愚昧的,我们是有智慧的一群人。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或许是最愚昧的。就像电影旁白中所提到的我们都做着所谓的分内之事,流浪汉可以无忧无虑,可以无所畏惧。而我们不可以,我们被很多东西束缚着,譬如爱情,家庭,工作等等。我们是生活在定义里的人,不像流浪汉,他没有定居的地方,候车亭就是他的家,而候车亭只是我们生活的转折点。而流浪汉他不用想太多,他是没有符号的人。本片我们用黑白和彩色两种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去展现,表达两种人的不同之处。用倾斜的摄影构图更清楚的表达出旁观者眼中的流浪汉。
电影从旁观者角度观察“异类”流浪汉,在他身上安放想象,给他定义。可流浪汉就是流浪汉,他不应该存在任何定义。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缺却一直被定义捆绑,我们做着我们应该做的事,却不一定比流浪汉的生活更为纯粹轻松。太多复杂的定义、本分终究让我们失去了自我。我想真正纯粹的人不应该存在任何定义。
从公共空间看到人的意义,这是我想通过这部短片表达出的一种思考。

 

《欲望皮骨》导演阐述
这是一个高中校园,被欲望缠身的,爱而不得的故事。
欲望是我想要表达的中心,因为欲望男主用两重面目面对女主,因为欲望女主喜欢上了网上被塑造得完美无暇的皮囊,无法克制,压抑又痛苦。
现在的人之所以沉迷网恋,是因为网上能搭建一个美好形象,沦陷于此,从原始的渴望,渐渐扩大成欲望,谁都不能逃脱。
什么是人,欲望满身。